擇遠
最近一段時間,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了相關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的公告。從公告內容看,相關股東放棄減持的主要原因是認可公司未來發展前景、提振市場信心。
上市公司相關股東認可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在筆者看來,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與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密不可分。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經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0%,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
數據背后,顯示出三季度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這要歸結于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并且,四季度以來,一系列政策舉措仍在持續落地: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提出六方面21項具體舉措,此舉有利于調動各方投資積極性、穩定市場預期、增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10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展了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操作量50億元,意在提高銀行永續債的市場流動性,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同時,從各地各部門傳遞出的信息來看,更多舉措“在路上”。我國所擁有的諸多良好條件,為各市場主體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綜合來看,預計四季度經濟仍將保持平穩向好態勢。
另一方面,是基于上市公司的良好業績。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10月31日,京滬深交易所共有4945家公司披露三季報,共實現營業總收入52.37萬億元,占GDP總額的60.18%,同比增長8.51%;實現凈利潤4.75萬億元,同比增長2.46%。
上市公司運行情況被視為觀察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窗口。從三季報透露出的信號來看,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業績,一是復工達產情況良好,中長期預期逐步好轉;二是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發布實施,有力地支持了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
比如,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對緩解上市公司財務壓力、盤活營運資金起到了積極作用。中上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收到的稅費返還共計1865億元,同比增加77%。
同時,基于上市公司的良好業績,一些國際投資機構表態,稱中國股市值得期待,加碼中國趨勢不改。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日前表示,從結構上看,今年以來配置型、長線資金保持凈流入,這表明外資看好A股的長期投資價值,也反映了外資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
目前,仍有上市公司陸續發布相關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的公告,這彰顯的是對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認可,對公司、對資本市場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