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俊 見習記者 靳衛星
11月7日消息,國家體育總局、發改委、工信部等八部門近日共同印發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到2025年,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力爭戶外運動管理人才達到十萬名,具備專業戶外運動技能和服務水平的戶外運動從業者達到百萬名,熟練掌握戶外運動技能的深度參與者達到千萬名;建設各類戶外運動營地10000個。
對此,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博觀致遠戶外休閑研究院院長梁強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戶外運動產業的經濟貢獻不容小覷。戶外運動產業不斷發展離不開人這個因素,因此《規劃》推動戶外運動進景區、進家庭、進社區、進校園非常有必要,且對整個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有深遠意義。”
“《規劃》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細化到具體行業中的很多內容,而且有明確的達成目標。這對于行業精準布局、高效發展的作用重大。”內蒙古戶外登山協會副主席柴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中國旅游景區協會規劃委員會專家、北京青藍文旅集團董事長馬牧青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規劃》為從產品到產業、從具體場所到整個空間布局,尤其是體育運動、戶外休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指出了方向和發展路徑。”
解決了跨部門協同缺位的問題
《規劃》指出,要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強體育與發展改革、教育、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應急管理、林草等部門溝通。鼓勵各?。▍^、市)結合地方實際制定戶外運動產業規劃,強化政府在規劃引領、政策扶持、資源對接、項目落地、信息公開等方面的作用。
“《規劃》重點指出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這解決了戶外運動行業一直以來的一大痛點,即跨部門協同缺位的問題。”梁強向記者表示。
《規劃》明確,推動自然資源向戶外運動開放,圍繞可利用自然資源,在符合準入制度的前提下,在部分有條件的自然保護地劃定合理區域開展自然資源向戶外運動開放試點,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開展戶外運動的監管制度。
馬牧青對此表示:“我國戶外運動產業尚處發展初期,還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譬如生態資源保護與有效開發利用的矛盾,戶外人身安全與標準化產品、項目、基地盈利性建設的矛盾,戶外運動專業人才的缺乏與戶外運動喜好者專業素質欠缺的矛盾,設施與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與有效高質量供給不足的矛盾?!兑巹潯穼τ谌绾蝺灮嵘蛣撔缕平馍鲜鰡栴},具有一定推動作用。”
“這對以前一直困擾戶外產業發展的自然生態保護和戶外產業發展間的矛盾,給出了清晰的指引。以往好的戶外資源‘進不去、用不上’的窘迫現象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柴勇對記者表示,“另外,《規劃》明確戶外運動進學校也為行業發展開辟了一條充滿希望的賽道。”
露營產業相關監管政策得到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以來,露營產業得到了井噴式發展,但相關監管政策還不完善,此次《規劃》對露營產品供給也做出了明確指示?!兑巹潯分赋?,積極倡導文明露營,完善規章制度,規范露營市場,推動露營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鼓勵開放郊野公園提供露營服務,在城市郊野、農村地區等建設更多露營基地。推動露營基地完善配套服務設施,開展多種戶外運動項目。加快建設露營旅游相關基礎設施。鼓勵戶外運動裝備企業立足群眾露營需求。
“《規劃》對露營行業給予了政策傾斜,讓更多閑置戶外空間得以用于戶外露營運營。供給側的豐富會帶動上游企業包括營地運營商、裝備鞋服品牌方等整體發展。”大熱荒野CEO朱顯向記者表示,“當然,隨著供給側越來越充沛,消費者進入門檻也會越來越低,相關企業需要不斷創新不斷迭代產業,這又給上游企業提出了新的命題。”
戶外品牌思凱樂CEO曾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規劃》對于引領更多人來到戶外開展露營活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這對相關企業而言是宣傳窗口期,可以在營銷推廣方面發力,從而擴大品牌影響力。另外,從業者應該修煉好內功,才能接得住更多外部的利好機會。”
“露營產業迭代到今天,除了傳統的業態,已經疊加融合了多重其他創新元素?!兑巹潯穼\動營地明確量化的指示,會增加更多互相賦能的空間,對露營產業產生巨大的推動力。”柴勇表示,“未來的露營產業還會進入一個高增長期,但需不斷創新。因此,未來的露營產業發展一定要在內容的迭代升級、場景的多元融合、業態的立體組合、跨行業的聯動互融方面下足力氣。”
(編輯 上官夢露)